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向大会报告学校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三届教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工作回顾
学校第三届教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以来,在孝感市委市政府和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行政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员工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克难攻坚,推进了学校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入选教育部、财政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湖北护理职业教育集团入选教育部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名单,护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入选教育部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通过教育部验收,学校获批湖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A档立项建设单位,连续获评“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以德为先,教育和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建立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积极探索项目化方式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制定“五个思政”实施工作方案,强化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不断提升思政课针对性时效性。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建成36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学校获评湖北省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发挥平台育人功能,建成湖北省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孝文化艺术传承与教育基地”,并获评为省级示范基地。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学校网络思政教育案例入选教育部年度报告优秀案例,微信公众号“湖小职”获评湖北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十佳移动公众平台”。“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围绕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齐开足了思想政治、体育、心理健康、创新创业等课程。开设运动项目必选课,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学生体质显著提高。学校荣获全国啦啦操联赛公开青年丁组第一名和第三名,在全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25金、27银、17铜的好成绩。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开设人文艺术类选修课程,强化美学教育。出台《学校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规范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实施,强化劳动教育。“以文化人”,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探索“孝文化+”育人路径,打造“孝行天下·感恩中国”文化育人品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孝文化,持续开展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推进“一院一品”建设,开展“四季感恩”主题文化活动,学校获评湖北省校园文化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荣获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育人成果奖一等奖。深入推进清廉校园建设,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育人环境。“三全育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健全完善工作体系,严格规范开展学生日常管理,积极推进学生综合考核,全面做好文娱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学生资助等学生服务工作,有效提升了服务管理育人工作水平。学校涌现出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及“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自强不息大学生”“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湖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长江学子”“湖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孝感市道德模范”等学生典型人物20余人次。
(二)狠抓教育教学项目建设,内涵建设水平持续提高。重大项目有效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圆满收官,建成国家骨干专业5个、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双高计划”项目扎实推进,出台管理制度,搭建管理平台,形成“一周一梳理、双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研究”推进机制,全面提升了“双高计划”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专业建设不断强化。形成专业动态优化机制,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建成1个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专业示范点、3个国家级示范重点专业,3个专业纳入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4个专业确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4个专业确定为湖北省特色专业,3个专业纳入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建设项目,与省内3所本科院校联合开展了职业教育3+2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三教”改革持续深化。建立了产业学院,开展书记、校长百家企业走访调研,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1个专业实现了校企共建。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广泛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3部,《财务会计》《外科护理学》2部教材获全国首届教材建设二等奖。健全和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推进“岗课赛证融通”,2022年学校申报“1+X”试点证书18个,其中初级证书7个、中级证书11个。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92项、省级奖项293项,总成绩居湖北省高职院校第一方阵。招生就业成绩突出。年均招生稳定在5600人以上,报到率92%以上,全面完成国家高职扩招任务,生源质量逐年提升。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加大就业工作力度,学生平均就业率94.2%,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26项。国际交流合作更加深入。推进新加坡护理医科全额奖学金项目,成立“中德合作双元制旅游人才培养研究中心”,招收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来校深造,推进学生在海外实习、就业。2018年学校被“一带一路”职教联盟确定为成员单位。
(三)履行服务区域发展责任,科研社会服务成效彰显。科研工作成果丰硕。学校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22年,向省教育厅申报7项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教职员工发表论文4793篇,其中SCI检索10篇,EI检索25篇,核心期刊发表183篇,获奖论文57篇,专著13部,1项共青团中央项目立项,2项教育部课题立项,96项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26项省级科研课题立项,取得专利306项,年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和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100万元以上。学校学报获评“第十一届湖北省优秀期刊”。服务区域实效凸显。分别与孝感市委组织部和孝感市卫健委联合开展了“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和“全科助理乡村医生”人才培养项目,为地方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积极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建成孝感科技协同创新研究所、机械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7个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协同开展科研攻关,加强协同创新,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培训成效明显。建设了“湖北省产业工人培训示范基地”“优质省级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孝感市退役士兵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等平台,年平均培训60000人日以上,经济效益达500余万元。做实社区教育培训,成立了“孝感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年均开展社区教育和培训20000人日以上。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成绩突出。充分发挥学校智力和资源优势,精准施策,全面实现村出列、户脱贫目标。学校精准扶贫工作受到上级通令嘉奖,扶贫工作队员多人次获得表彰,学校创新乡村振兴育人工作案例获评全国职业院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优秀案例。援疆和对口支援任务圆满完成。先后选派13名教师到博尔塔拉自治州开展援疆、援教工作,开展教育扶贫,对口支援孝昌县中职学校等3所区域内中职学校发展。
(四)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强化。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大力选树师德师风先进典型,涌现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湖北省“最美芳华70年70人”人物、“湖北省三八红旗手”“孝感市道德模范”“孝感市三八红旗手”“孝感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人才发展机制有效建立。实施“春雨青蓝工程”,推进教师培养,建立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共选派1600余人次培训进修、960余人次到企业锻炼,6400余人次参加继续教育。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先后有12人攻读博士学位。深化教师职称评审改革,坚持破“五唯”,推进“四个公开”“三个监督”,探索实施“一票通优”,有效调动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人才队伍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各类人才162人,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客座教授、“楚天技能名师”50余人。加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打造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技能名师工作室2个。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遴选推荐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国家、省、市高层次人才25人次,1名教师获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获国家级奖项18项、省级奖项77项。
(五)全面提升办学治理水平,办学整体实力有效增强。内部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完善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教学院部党政联席会等议事制度和议事规则,不断提升决策水平和能力。完成《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章程》核准审批工作,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作用,参加专业建设、职称评审等重要决策工作,积极发挥教代会、工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作用。财务资产管理严格规范。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争取政府专项债券7500万元,通过校区资产处置等方式,有效缓解了学校建设资金困难。严格预算管理,强化刚性预算,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提高了资金使用绩效。严格招投标管理,推进资产台账管理,学校资产做到了账物相符、安全完整。校区功能布局不断优化。积极盘活学校资源,实施医学分院整体搬迁,形成“医护专业东区集中、理工专业南区为主、财经专业西区不变、教育专业回归卧龙”的办学整体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先后完成德艺楼、文馨园建设,累计投入资金5亿余元,完成南校区一期工程建设,建成二期学生宿舍并投入使用,形成教育教学、行政办公、学习生活等各项功能完备,容纳6000名学生的新校区。教学实习条件持续改善。新增教学面积2万平方米,新增2万平方米的体育馆1个,新增实验实训室面积4万平方米,新(改)建实验实训室5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达225个,校内实践基地工位数8936个。深入推进“十四五”教育强国工程项目建设,“孝感养老服务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获批中央财政支持资金8000万元,创下了孝感市产教融合项目争资新高,该项目总投资1.7亿元,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即将启动实施。师生民生保障持续发力。学生食堂和宿舍实现空调全覆盖,教师工位配备落实到位,竹园小区400余户办证问题得以解决,新建电动车、自行车车棚,分批次将学校4个自建小区列入国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展教职员工健康体检,发放误餐补助,坚持生日、春节等重要节点慰问制度,教职员工福利待遇有效落实。统战群团工作不断强化。加强活动平台建设,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展各类活动,不断增进政治共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汇聚学校发展正能量。后勤服务保障绿色高效。推进两型校园、服务型后勤建设,学校荣获“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湖北省高校能源管理工作示范单位”“湖北省生态文明校园”“湖北省高校绿化管理先进单位”等称号。智慧校园建设有序推进。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成数字校园网络平台,学校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加强电子图书资料建设,图书结构不断优化。平安校园建设成效明显。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大平安校园“七防工程”建设力度,扎实开展法制安全系列宣传教育活动,高度重视征兵工作,学校被省政府、省军区授予“2018-2021年度湖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六)大战大考体现湖职担当,全面筑牢师生安全防线。全力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师生至上,健康至上,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强化疫情防控工作统一领导,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防控工作机制,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严格责任落实。开展防控知识宣传教育,严格实施校园管控,开展校园环境消杀,定期组织师生开展核酸检测,抓细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了师生健康安全。推进线上教学和返校复学。认真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要求,按照“应开尽开”原则,开设线上课程1224门,万余名学生开展线上课程教学。按照“安全开学、正常开学、全面开学”要求,完善常态化防控工作流程,强化防控措施,按照错峰、错时、错地域原则,安全有序地推进了学生返校复学及开学各项工作。强化疫情防控保障。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购置门禁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红外线测温系统及防疫物资,定期向师生发放口罩、洗手液等物品,给予学生网课流量补助,投入资金50余万元,免费邮寄学生教材,为师生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积极承担属地防控任务。先后派出70余人次,进驻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学校全体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参与市级疫情防控及社区治理工作,附属惠济医院作为孝南区疫情防控留观场所,7位教师参加孝感市心理咨询专家组工作,为全市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学校被孝感市评为“无疫单位”,被湖北省中华职教学会评为“抗疫先进单位”。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取得的成绩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学校党委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校教职员工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向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的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学校发展中存在突出的问题。一是产教融合的质量不高,新的特色亮点培育不够;二是专任教师结构不优,高学历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三是内部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创新推动学校发展还不够。我们必须直面问题,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目标及主要任务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确立了今后五年工作的奋斗目标,对阔步迈向强校有我新征程,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一)总体目标
坚守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坚持“立足孝感、服务湖北、辐射全国、接轨国际”的办学定位,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新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全面提升,主要办学指标和整体实力达到国家一流水平,进入国家“双高计划”第一方阵,学校创办职教本科迈出坚实步伐,为职教本科学校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1.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创建全国文明校园为目标,更大力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全面落实“五育并举”,深入推进以文化人。
2.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以“双高计划”项目建设为抓手,创办职教本科为契机,更大力度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3.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建设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目标,更大力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养,改革教师考核评价。
4.坚持社会服务法定职责,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与专业群,更大力度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提高科研工作质量,扎实开展社会培训,深度融入区域发展。
5.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修订完善学校章程,更大力度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健全内部治理体系,优化学校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办学资源,合理控制办学规模,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6.坚持对标达标、高标定位,按照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更大力度强化学校发展基本保障,加强基础建设,加大教学投入,全面提升后勤服务,全力构建平安校园。
三、2022年工作安排
学校2022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团结为基、实干为要、发展为先、服务为本、校兴为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校有我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着力强党建、强思政、强师资、强治理、强质量、强服务、强保障,奋力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不断提升立德树人育人水平。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大力推进“五个思政”建设,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实施体系,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全校各方积极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形成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结合,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一体化的育人制度和模式。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着力建设“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专业化思政教师队伍,着力改革思政课教学方法与手段,推进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扎实推进湖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创建工作,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建好新时代“孝道中国”思政课、思政金课。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坚持德技并修、育训结合,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技能培养、实习实训等各环节,着力强化专业课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选树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及教学科研团队,推动形成“院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氛围。建设第三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做实“五育并举”。面向实践,突出能力,深入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深入开展就业创业、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开展第二专业辅修,多措并举加强对学生劳动观念、体育意识、审美素养等方面的引导,强化学生劳动技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探索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制定全国文明校园创建任务清单和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抓细抓实“文明细胞”创建,积极争创全国文明校园。营造文化育人氛围。进一步优化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打造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室内室外多彩文化空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工匠精神”,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办好“文昌大讲堂”“四季感恩”等文化活动,持续推进孝德育人特色品牌建设。做好学生服务与发展工作。进一步完善学生服务管理制度,在严管厚爱中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五育”系列活动,精准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八位一体”工作体系,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立项建设。
(二)不断提升内涵建设发展水平。推进“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加强调度,强化协同,完成校企共建专业实验室5个、创新创业实训基地1个、实践教育基地5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企业教师工作站3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个。深入推进护理职教集团建设,大力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实施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专业2个、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高水平推进护理专业群建设,全面推进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专业群建设,加快软件技术、建筑技术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制定学校升本行动方案,大力推进专业升本行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落实国家、省、校三级教学能力竞赛联动机制,力争教师获省级教学能力竞赛奖2-4项,学生获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奖40项。实施重要标志性成果攻坚行动,力争2-3项重大突破。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推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用,新建5间智慧教室及1套智慧课堂系统,建设2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加快护理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与运用,建成VR教学资源5门。新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推进网络教学空间的建设与应用,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诊断,不断提高在线教学质量。提高招生工作质量水平。合理控制办学规模,优化招生专业结构,提高生源质量。做实“3+2”分段制及“五年一贯制”高职招生工作,年度普通专科招生5000人左右,录取率及报到率均达到92%以上,各类成人招生达到2000人。压实就业工作主体责任。健全“就业思政”工作体系,开展就业主题教育,促进就业指导和服务贯穿就业育人全过程。健全三级核查制度,确保就业统计结果真实,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协议就业率均达标。创新就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完善创新创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三)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加大内培外引工作力度。结合“双高计划”项目建设要求,探索高层次人才内部培育机制,建立各级各类专家、名师培育库,制定个性化培育方案,拓宽人才上升通道。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实施办法,完成50人以上的人才引进工作。盘活教师资源,通过转岗、培训、调配等方式,增加专任教师数量和比例。加强教师实践能力提升,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落实教师进修培训计划。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积极推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设。加大专业带头人、新进教师的培养力度,持续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职员工评价制度改革。创新教师评价机制,健全以师德师风、能力水平、业绩贡献为导向的教师综合评价体系。深化职称评审和聘任改革,突出实绩导向,坚决破除“五唯”,不断拓展从事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类人才的职称晋升通道。
(四)不断提升科研社会服务水平。发挥科研带动作用。稳定纵向课题立项数量,拓展立项途径,提高立项层次,鼓励横向课题研究,突出应用技术开发,加强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成果推广转化,提高应用技术成果推广转化率。统筹推进科研、教研工作,深入开展校本研究、教育教学研究,为“双高计划”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拓展社会服务项目。积极争取省市级培训项目,大力开展就业(创业)、中小学保健教师、退役军人等教育培训,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完成社会培训总量44000人次,各类考试服务50000人次,实现创收550万元。全力做好孝感电大体系办学评建工作,确保国家电大系统评估工作有效完成。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打造社会服务品牌。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不断完善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新增5个“1+X”证书人才方案和“证书课程资源包”。持续做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和“全科助理乡村医生”人才培养项目,不断提升培养质量,积极争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全国优质校。助力乡村振兴与基层社会治理。履行省直定点帮扶单位、市直驻村帮扶单位工作职责,完成帮扶责任书计划任务。持续推进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参与常态化疫情防控、基层社会治理及“五城同创”等工作。
(五)不断提升学校现代治理水平。优化学校机构设置。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制定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调整学校内设机构设置,理顺机构职能,厘清职责边界,增强工作合力。开展新一轮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科学拟定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方案,完善运行规则,优化工作流程,推进学校工作协同、有序、高效运转。改革绩效分配制度。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全面修订绩效分配办法,突出质、兼顾量,切实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改进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教代会功能,引导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学校建设与民主管理,保障学校发展中教职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主动为教职员工服务,切实保障合法权益,完善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按政策落实好离退休教职员工有关待遇,不断提升全体教职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提升财务保障水平。多渠道筹措资金,细化预算项目库管理,强化财务监督和项目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完善财务制度,简化审批手续。强化资产管理。推进采购“放管服”,阳光集约高效开展采购,防范采购风险。完成校办企业体制改革任务,确保国有资产的合理使用和保护。全面加强审计监督。统筹基建及维修改造项目全过程审计工作,开展15项建设工程的竣工结算审计、28项校内修缮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工作,逐步提高审计监督效能,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力度,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强化校园出入管理,积极共建平安校园。认真做好征兵工作,确保完成征兵任务。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全力保障师生健康及校园安全。
(六)不断提升发展保障水平。完善校园基础建设。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完善南校区基础设施,加快南校区绿化、亮化,道路黑化工程建设。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资金保障,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投入1000万元以上,不断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实施教室智慧化改造工程,改造教学软硬件环境。强化后勤服务保障。开展老图书馆、立德楼等维修改造,不断改善玉泉校区办学条件。全面实施师范校区系统化维修改造,提升师范校区办学硬件水平。做好桂园小区等4个自建小区的改造,落实自建小区社会化服务改革。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充分利用银校合作资金,继续引入社会资金,启动校园5G专网、智慧安防、物联网等合作项目建设。推进图书馆建设,增容电子书库,丰富完善图书资源体系。加强附属惠济医院建设。进一步完善医院建制,稳步推进附属惠济医院建设发展,以适应医类专业升本基本需求,为学校升本提供支撑。
各位代表,同志们: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坚持职教类型特色,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员工,服务广大师生,以强烈的使命意识、主动的担当精神、一流的工作标准、严谨的科学态度,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为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名校不懈奋斗!